(轉自2016年8月12日AM730)
只須一塊布、一支清潔劑及一支清潔刷,便遊走全港停車場。一名的士司機即使已退休,也早已與車結下不解緣,沒有操控軚盤,也加入兼職洗車行列,用心為每一架車洗得「立立令」。
本港有很多年長人士踏入「六字頭」便要「被退休」,但他們仍然魄力無限,工作經驗及能力絕不遜於年輕人。就如現年67歲的陳天樂(阿樂)以前是一名的士司機,近年已退休,每日便到社區長者中心「過日辰」;他稱,以前每日開工10小時,雖然仍有體力,但無奈都要退下來,直至社區中心有一個退休人士再就業計劃,便報名參加;可能以前揸的士,每日都要洗車,故對洗車已駕輕就熟,經過培訓之後,正式加入兼職洗車工作。
退休長者:一切量力而為
阿樂於一年多前開始「接job」,平均每周接3個,「睇啱時間、地點,啱先接,一切量力而為,所以唔會太辛苦」。所謂的「接job」即是其僱主透過手機程式派洗車工作,若時間及地點適合,阿樂便會接,故每周洗3輛車,由自己控制工作量,可以消磨時間及賺取零用錢。
僱主:曾憂長者難適應新模式
阿樂的僱主、應用程式「洗車俠」創辦人Leo表示,當初開辦洗車服務時,只打算在街外招募一些家庭主婦,讓她們利用空餘時間,接洗車工作,但機緣巧合下認識到耆康會的退休長者就業計劃,當作一個平台,招募一批適合的退休人士。他直言,當初亦有不習慣,因其公司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來分派工作,而部分退休人士未必完全懂得如何運用,故培訓時間會較為長,而且他們可能對於新模式的工作會有擔憂,「擔心會唔會係呃人」、如何出糧、工作是否辛苦等,均會提出疑問,但Leo認為問清楚反而更好。
目前Leo的團隊有100人,當中逾一半為退休人士。他直言,非常滿意他們的工作表現,不論是「責任心、工作交帶及準時方面,都會俾滿分」,而且他更會建議其他僱主多聘用退休人士。Leo稱,退休人士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就業市場,而專門為退休人士求職的平台,則是一個好好的平台,讓僱主可以接觸到這批社區勞動力。
經濟轉型應珍惜「後生長者」
一直推動長者再就業的耆康會,多年來已撮合不同行業的僱主及僱員。該會主席麥建華(圖3、圓圖)表示,本港經濟已由勞動型轉變為知識型及服務型,而五、六十歲的「後生長者」是人力資源的寶庫,故不會再要求他們踏入某個年齡便「退休唔做嘢」。該會由08年至今,已成功配對逾5,000份工,工種不斷增加,有主題公園聘請年長的接待員,在園區協助旅客;也有酒吧聘請「講古人」,向外國客人講香港典故;甚至有退休警察轉做「大妗佬」。
麥建華續稱,該會亦為長者安排提升課程,協助改善自我形象、教授面試技巧或電腦知識等,讓他們先學技能,提升競爭力,從而令搵工成功機會大增。而僱主近年對退休人士的錯誤觀念,也逐漸改變,故可以建議社會上不同機構,提供更多機會,配對更多僱主與僱員,最終達致僱主、長者甚至整個社會的三贏局面。
有關新聞片段歡迎瀏覽﹕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1145529398819479&id=126994627339633